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还在制作当中,这几天倒是可以抽出一些时间来。
“明天就不去公司了,咱们把湘湘送到幼儿园了,去周边看下房子。买个近点的,免得到时候学校公司两头跑。”
他说着,给自己倒了杯水,然而角落里的温子霓似乎没听见他的声音一般。
“你在看什么呢?”
他凑了上去,见着温子霓正捧着他下午丢在茶几上的剧本看得出神。
“你又去写这个故事了?”
温子霓抬起头,有些诧异的看着徐声。
他笑着道,“是工作室写的,放在电脑里觉着浪费,我就把它发给书扬了。我都还没来得及看呢,写的怎么样?”
“我也才看一点,你要看?”
“你先看吧,看了提提意见。我在公司就大致扫了一眼,正想拿回来改呢。”
温子霓慵懒的舒展着身子,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剧本上。
《大话西游》后续的这个本子,如果照着徐声的基调的去走,其实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
大话的核心,就是一个社畜的故事,社畜不甘压迫,反抗之后再受压迫,剧本怎么改就逃不脱这个框架。
续集的故事要拍出高度,唯有想办法跳出社畜这个怪圈,否则永远都是与天争命的故事。
韩更唐烟版本的《大话3》,讲的紫霞通过月光宝盒看到了自己与悟空的结局,然后利用月光宝盒回流时光改写结局的故事。
这个故事改得太俗套,尽管这个故事的导演是《大话西游》的原作者刘振伟,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因为这个故事有着难以查缺补漏的完整性。
有《越光宝盒》前车之鉴,《大话3》也继承了《越光宝盒》狗屎一般的剧情。
一般故事的改编,要么重塑,要么写前后传,可《大话3》硬生生在前作的中间加上了一段不属于原作的故事。
而且故事的核心偏离得离谱。
紫霞的结局不可逆转,这也就表明了再想在续集里加上紫霞的故事,基本不可能。
倒是在大话里走出故事的白晶晶,还有些可以尝试的可能。
但徐声版本的开篇,压抑感实在太足了,这也导致整个故事充满了一种《悟空传》的凄凉感。
怨恨师父不公的悟空,再次离开了西游团队,他找到观音,想要解除头顶上的紧箍。
观音不可能答应,悟空没强求,只是不再去取经,日复一日坐在山头,似乎想要想清楚自己心里到底有什么。
这也给了另外一个角色出场的机会。
刘振伟《大话3》中利用到的六耳猕猴,成功的出现在了剧本里。
他要取代失魂落魄的悟空。
然后剧本就变成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
工作室的创作水平,在脑洞与核心上的向来都很正,然而《大话西游》讲的却是人的故事。
续集的故事写得太过单一,没了《大话系列》不经意的无厘头式的人物刻画下的精神内涵。
而且这个剧本,演员也是个关键。
工作室的剧本是照着星爷无厘头的表演来刻画的,虽然一开始的悟空陷入了不甘的自我挣扎,但剧本里到处都有原版那种无厘头的风格。
徐声想不出还有谁能演出星爷那种无厘头的感觉。
这个剧本,要续写的话,不仅要跳出《大话西游》原版的故事框架,更得要走出星爷那种无厘头表演的影响。
所以在公司徐声只仅仅扫了一眼之后,便没再深究工作室版本的这个剧本。
要打磨好这个故事,需要的时间不是一点半点,而且还要等某天突然灵感迸发的时候,才能有续写这个故事的可能。
之所以把剧本带回来,徐声也只是想筛选出工作室里的一些想法,看有没有可以用到这个故事当中剧情。
目前来说,徐声毫无头绪。
温子霓翻看了一会,觉得有些百无聊赖,故事没有了一开始的压抑氛围之后,就失去了很多的看点。
“给你吧,没什么意思,还没《你的名字》有意思。”
合上剧本,温子霓感觉越看越没劲。
“我也就写了个开头,都是工作室写的。你要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去看下《悟空传》,那书对这个剧本没准又帮助。”
徐声续集的开头,多多少少有借鉴《悟空传》的意思。
亦或者说,《悟空传》的开篇借鉴了不少《大话西游》的剧情。
“师父又在喊救命了。”
“别理他,老这样,总玩不腻。”悟空看着晚霞,从怀里掏出一只腿来吃。
“你在吃什么?”
“猪腿!”
……
《悟空传》是一个完全跳出大话框架的故事,但却又参考了大话里那种无厘头的氛围。
大话续集想要写好,这本书的确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不过徐声却不太敢轻易尝试。
当初他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整整压抑了好长一段时间,看完之后心里空落落的,尽管当时到湘江找到了女儿,都还是觉得浑身不带劲。
虽然《悟空传》的版权就在思湘文化,但对这个故事的改编,工作室的人一直迟迟没敢下笔。
《悟空传》可以算是一部看完之后让人灵魂升华的小说。
至于电影,徐声之所以买下《悟空传》的版权,只是希望这个故事不被逐利的资本糟蹋。
“有空再说吧,你不是说明天去看房子吗,这附近有哪些房源,你想买个什么样的?”
“我觉得你在湘江买那个就挺不错的,也不知道附近有没有,明天我让书扬给我们查一下,到时候再去看看吧,买个大点的,到时候爸妈他们一起过去住方便些。”
温子霓却撇了撇嘴,“先看看吧,他们还不一定乐意呢,你没看我妈碗没放下就出去了。她最近跟隔壁的李婶天天出去跳舞,玩得正开心呢。”
徐声不由得笑了笑,这老两口来浦江一年多,也就这一年来才渐渐习惯浦江的生活。
“他们高兴就好,实在不行让他们住这边也一样,正好有个人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