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清醒的情况下主动投降,另一种则是监军周廷构等“诈为仁瞻书”,在刘仁瞻昏迷的情况下以他的名义投降。主流史官认为后者更可信。
首先,刘仁瞻自柴荣征淮以来,坚守寿州近一年半,期间不惜将打算投降的儿子刘崇谏腰斩,其坚决抵抗的意志得到了广泛而充分的认可;
其次,是柴荣对他的态度,柴荣非常钦佩他,在他“投降”后给了加特进、检校太尉、中书令、节度使的任命,并在其死后追封郡王,而在柴荣攻打后蜀时,后蜀将领王环同样是坚守秦州,久攻不下,最后力屈而降,而他在后周至死只做到了“大将军”,所以刘仁瞻肯定不是力屈而降,而是宁死不降;
最后,是柴荣在受降当天颁布的制书,“刘仁瞻尽忠所事……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一句“尽忠所事”,很值得细品。
故史官云“视世宗待二人(后蜀王环、南唐刘仁瞻)之薄厚而考其制书,乃知仁瞻非降者也。”宋朝的史官就已经斩钉截铁地认定刘仁瞻至死不曾投降了。
刘仁瞻被抬回城后,就立刻病逝,也很可能是得知自己“被投降”后,忧愤而死。
柴荣把寿州的治所迁移到下蔡县,大赦寿州,开仓放粮,赈济饥民;以周廷构为卫尉卿,以孙羽为太仆卿,赏归顺之功;以许文禛为左监门卫上将军、检校太尉,以边镐为左千牛卫上将军、检校太傅。
安顿好寿州后,柴荣北返汴州。
回到汴州后,柴荣恩准“怀恩军”八百余将士返回家乡。“秦、凤战争”时,柴荣将后蜀的数千降兵降将改编为“怀恩军”,使之驻防淮河沿岸。如今,柴荣让怀恩军指挥使萧知远等八百余将士返回蜀地,一方面向蜀人显示中原大国之恩德,另一方面,也是让这些人向蜀人转述中原克平淮南数千里之地的可怕战绩,以威慑蜀人。
蜀人果然大为震惊,蜀主孟昶让后周俘虏胡立带团80人,出访后周,向柴荣表示谢意,归还胡立等战俘,并表示愿意和平相处。使团带来了孟昶的书信,书信抬头为“大蜀皇帝谨致书于大周皇帝阁下”,信中还以祖籍乡里跟柴荣套近乎,攀老乡。该书信的详细内容将在后文的后蜀专题呈现。
不出所料,柴荣大怒。柴荣有统一天下之雄伟志向,蜀、淮、幽、晋等皆是非法割据政权,是祖国疆土,岂容你妄自尊大,一口一个“大蜀皇帝”?分明是“蜀独”头子。
柴荣“不答”,根本没搭理孟昶。
孟昶亦怒,“给你脸了是吧?你才当了几年皇帝?哥称帝的时候,你还只是一个偷鸡摸狗的盗贼,跟我装什么大尾巴狼(朕郊祀天地称天子时,尔方鼠窃做贼,何得相薄耶)?”
孟昶嘴上强硬,但后周先收秦、凤,后克淮南,着实震慑了后蜀,使之不敢有非分之想,不敢趁后周征淮而复掠秦、凤。
随后,柴荣又将淮南的降兵降将改编为“怀德军”,共六军、三十指挥。
紧接着,又下诏将汴水与五丈河连通。五丈河始自汴州,经过曹州、郓州等,河宽五丈,故名五丈河。从此之后,今天的山东省与河南省的水路更加便利,“由是齐、鲁舟楫皆达于大梁”。
张永德、赵匡胤、韩令坤等功臣各有封赏。
至此,征淮三大战役的第二战役——寿州战役,圆满地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