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忠直的官员迫于淫威,敢怒不敢言,但也有少数政治投机分子粉墨登场,例如礼部尚书苏循和他的儿子苏楷。
十年前,苏楷进士及第,求贤似渴的昭宗亲自复试,却发现苏楷文笔拙劣,据记载,苏楷“目不知书,手仅能执笔”,简直就是一个文盲!显然这次开科取士存在营私舞弊的行为,托关系、走后门。昭宗大怒,立即取消了苏楷的及第资格,并且下令苏楷“终身禁试”。
十年后,昭宗遇弑,苏楷等来了报仇的机会。
先是通过父亲的关系打通关节,当上起居郎(从六品上),然后上疏驳谥,说昭宗的谥号过分赞美,要求重新给昭宗定谥号。
先秦时候,谥号一般以一个字为主流,如秦穆公、晋文公,也有两个字、三个字的非主流。
秦始皇比较有个性,认为“子议父、臣议君”是不妥当的,于是废除谥法,而只以“皇帝”为称号,他老人家是“始皇帝”,儿孙则以二世、三世……为称谓,实行数字化管理。
如果秦朝能永续至今,应该是历史学者的一项福音。可惜二世而亡,新兴的汉朝立刻恢复了谥法,为了将谥法规范化,中央特设“大鸿胪”一职,专门管理谥号。此时的主流谥号变成了两个字。
而到了唐朝,谥号逐渐成了统治者满足虚荣心的工具,也成为溜须拍马者谄媚的工具。从这时候开始,谥号的字数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肉麻、恶心,并且开创了给在世的皇帝上谥号(尊号)例子,例如懿宗皇帝初登大宝时,宰相杜悰率百官上尊号“睿文明圣孝德皇帝”,才六个字,不爽,于是九年后宰相路岩率百官再上尊号“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
昭宗在登基之初,大顺元年(890)正月,群臣就给他上尊号为“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
现在,昭宗的谥号是“圣穆景文孝皇帝”。《谥法解》云:
称善赋简、敬宾厚礼曰“圣”;
布德执义、中情见貌曰“穆”;
布义行刚、耆意大虑曰“景”;
经天纬地、兹惠爱民曰“文”;
五宗安之、秉德不回曰“孝”。
具体的意思不再一一解释,总之,全属于褒奖赞扬的“上谥”,用之君亲、用之君子。
在苏楷的提议下,有关部门认真研讨,给出了改谥意见,建议将谥号改为“恭灵庄愍孝皇帝”,并将庙号由“昭宗”改为“襄宗”。
既过能改曰“恭”;
乱而不损曰“灵”
武而不遂曰“庄”;
使民折伤曰“愍”。
除保留一个“孝”字外,以上四个谥号虽然也在“上谥”之列,却是在褒扬的同时暗含批评:
既过能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但——你有过在先;
乱而不损:虽然没造成重大损失,但——你毕竟制造了混乱,算你走运而已;
武而不遂:穷兵黩武,小青铜还总要挤进王者局;
使民折伤:瞧,让老百姓倒霉了吧。
苏楷通过驳谥挑战唐室威严,他成功了,他报了十年前落榜禁试之仇,并以此正式出道,开启了一段恬不知耻的人生之路。后文书还会有他的后续表演,在无耻的道路上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