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有些逆反的萧锐 (1/2)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杨英执意要知道李靖的真实想法,在房杜二人看来未必不是杨英对李靖的一次试探。
试想手握朝廷二十万大军,又有攻灭突厥的大功,一旦居功自傲不听朝廷的号令,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二人对杨英的做法并不反感,反而从心里认同杨英的做法。
然而杨英的心里并不是这样的想的,他当然知道李靖是一个谨小慎微,明哲保身的人,绝不会有居功自傲的事情发生。
之所以要知道李靖的真实想法,那是杨英吸取了杨广教训,不愿胡乱指挥身处一线的将军,更何况此人还是李靖。
在他看来李靖是整个军队的指挥者,对于局势的把控和了解都比自己更加清楚,在不了解一线的局势之前,任何的举动都有可能对一线指挥的将军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送走了房杜二人,杨英也静下心来考虑自己当初提出的贸易战的构想。当初杨英提出贸易战的概念只是一时兴起,根本就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其中的细节。
只是简单的认为以高价收购草原人手中的羊毛、皮革、马匹等物品,让草原人从中获利,从而专心畜牧生产,不再依靠野蛮的掠夺来获得生活的资源。
然而细想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这个时代草原上的社会制度根本就与大隋完全不同。大隋实行的是郡县和分封共同存在的社会制度,国家在某些层面承认财产的私有,并在一定的程度上给予保护。
而草原上则不是,草原采用的是部落联盟和世袭血统制度,也就是说普通的牧民和他们手中的牛羊都是世袭的部落酋长的私人财产。
中原和草原的贸易通常的获利对象都是这些世袭的酋长和部落首领,普通的牧民根本就无法从中得到应有的好处。
因此普通牧民是依赖他们的首领和酋长而活,并不会依赖与中原人的贸易而活。
贸易战根本所在就是草原上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好处,从而改变他们资源获取的方式,通过贸易来获取资源,然以现在的草原社会形态,想要成功根本就不可能,最后的结果就是草原人一边与中原人贸易,一边在首领和酋长的煽动啊举起刀枪劫掠中原。
所以要想要贸易战能够成功,那就必须改变草原人现有的社会形态,让每一个草原人不再是酋长和首领的私人财产,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以上只是贸易战的先决条件,还有就是大量收购草原人的货物,不可能都囤积起来,而必须变成新的产品再销售出去,创造利润,这样才能贸易战变得长久。
那么要把草原的货物变成新的产品,大隋朝廷势必要大力发展手工业,以目前大隋的现状,大力发展手工业的结果,那就是导致大量的劳动力向手工业集中,而农业发展却因此缺少劳动力,最终农业生产供给不足。
当然大力发展手工业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必然导致产品的利润极速下滑,没有了利润支撑的贸易战那就是空谈。
想来想去,杨英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中,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成功,所以只得暗自羡慕那些穿越的先辈们的聪明果决。
虽然不能用贸易解决草原人,但却可以通过贸易控制一些草原人的部落首领,只要这些部落首领从贸易中得到更多的好处,便不会愿意看到有人去破坏这个利益链条。
“陈内官,你去把萧瑀父子二人请来书房,朕有些话要他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