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作为掌书记的吴观,自然也要随李重进出征,不过在出征之前吴观要待在宋州处理公务,并于年底随宋州州军南下。
而按照李重进的预想,李延庆将会在明年三月通过律科试后,到淮南新征服的州县为官,捞取升官的政治资本,并且指挥潜伏在南唐境内的乌衣卫,给李重进提供重要军情。
李延庆随之起身:“那学生便与老师在淮南再会了。”
“哈哈,好,到时候为师亲眼见证你高升。”吴观仰天大笑,走出长亭,从护卫手中接过马缰,利落地跨上马背:“三郎,后会有期。”
李延庆走出长亭,端正地行了一礼:“老师,后会有期。”
......
显德二年八月二十日,李延庆携带笔墨纸砚,步入国子试的考场,考场借用了国子监旁边的贡院,令学生们能提前感受到明年省试时的氛围。
因为是分科考试,所以律学馆的三名学生独享一间十丈见方的宽阔考场。
此时科举考试并不像明清时一般分设隔间,三人坐在三张平行的木案后,彼此间隔一丈有余。
监考老师只有一名,正是律学博士尹季通。
以本馆博士来监督律学馆的国子试,这国子试之不正规,可见一斑。
见三名考生都已就位,尹季通打开面前书案上一口木柜,从中取出了三份考卷分发给三位考生:“时间为三个时辰,时候一到就收卷,现在开始。”
律学馆的考试共有“墨义”、“律令”两个科目,分两天考试,每天考一门,明年三月的明法试本来也是这两个科目,不过来年明法试经由窦仪的改制,多了一门“口试”。
第一天考试科目为“墨义”,通俗点就是默写,考试范围便是国子监刊印的十二册儒家经典。
这“墨义”并非简单地默写经书的原文,而是会将原文写在试卷上,考生根据考题要求,默写出原文对应的“注”或者“疏”。
李延庆接过试卷摊开,先是数了一下考题,共有四十题,注、疏各二十道。
题目量很多,写完估计会花上两个时辰,时间完全足够...李延庆稍稍整理了一番思绪,便开始不紧不快地磨墨。
对于十二经注疏,李延庆下了足足一年的苦功夫,早已了然于胸,四十题中自信最少能做到八成考题答案一字不差。
考试结束后,尹季通会当天立刻批阅试卷,四十题中答对的题目少于六成者,便会失去明日参加“律令”考试的资格。
这一规矩也是效仿的明法试,为的就是让考生完全体会到明法试的严苛。
明法试三门科目,但凡有一门没有通过,就会直接失去参加下一门考试的资格。
两个半时辰后,李延庆终于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放下细毫,活动了一下手腕。
抬起头一看,监考官尹季通却正在看一卷书册,全然没有在意三位考生的情况。
这就是国子试吗?当真宽松,花钱果然就能享用到特权...李延庆不由感慨:希望来年的明法试也能如此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