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燕王遣人所上的奏疏有了作用,而这位燕王的亲兵在京师逗留的时日里,倒也没有闲着,而是聪明且谨慎地打听了很多朝廷有关削藩的议论,甚至还抄录了从禁中流传出来的奏疏,当然燕王在禁中是有内应的,所以亲兵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很多削藩之议。如今燕王手上的两份奏疏,一份是前军都督府左断事高巍的奏疏,一份是户部侍郎卓敬的奏疏。
高巍的奏疏如下——高皇帝分封诸王,此之古制。既皆过当,诸王又率多骄逸不法,违犯朝制。不削,朝廷纲纪不立;削之,则伤亲亲之恩。贾谊曰:‘欲天下治安,莫如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今盍师其意,勿行晁错削夺之谋,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诸王,子弟分封于南;在南,子弟分封于北。如此则籓王之权,不削而自削矣。
高巍此议,其实是削藩派中的温和派,然而其计策又实在比汉朝主父偃的“推恩令”还要高明,主父偃之“推恩”,是将原封国内除嫡长子之外的诸子也封为王,郡王的数目越来越多,而封国的力量则越来越少。本朝诸王之子也封郡王,而高巍则建议“异地而封”,是说将南方诸王的子孙封到北方去,将北方诸王的儿孙封到南方去,更加有力地削弱了藩王的势力。
如果说高巍的奏疏只是让燕王坐立难安的话,那另一封卓敬的奏疏就可谓是字字诛心了——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年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夫将萌而未动者,机也;量时而可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机非至明莫能察。
卓敬建议,将燕王徙封南昌,既照顾了亲亲之谊,又令燕王束手无策,新帝本来也觉得有点道理,甚至还在卓敬上书第二日召见了他,然而最终却没有用他的计策,将这封奏疏搁置起来了,甚至连高巍的奏疏,也一并搁置。
燕王由此看到新帝的优柔寡断和毫无远见卓识,若是自己坐在那个位置上,对高、卓二人,必是要大加任用的,这二策是对付藩王的最好利器,自己想了几晚上都找不到破解的办法,而新帝如今任用的齐泰黄子澄还有方孝孺之流,都是些只会侃侃而谈的老儒罢了,像样的计策提不出来,周王一案,根本无法服膺天下。
“道衍大师呢,”燕王心火难去,一挥手道:“快把那老和尚给我请来!”
道衍如今差不多都住在王府里了,王府也有佛堂,道衍驻锡在此,可以和燕王朝夕相见,图谋定策,然而还没等马云去佛堂请来道衍,就见马和急匆匆进入殿中:“殿下,朝廷使者到了!”
燕王悚然一惊,道:“什么使者?”
“说是兵部右侍郎陈植,”马和道:“带了兵部的文书,要调燕山卫指挥并千户去戍开平!”
等燕王进入承运殿里,就见一位朝廷官员面无表情地立在大殿中,见到燕王来了,倒也不失礼节,先行了大礼,然后出示兵部文书,道:“启禀殿下,臣奉本部文书并北平都指挥使司文书,调燕山左卫指挥、指挥佥事四人,千户一十三人往戍开平。”
燕王冷哼了一声,道:“你是奉兵部文书?你可知道我燕山卫军籍归五军都督府管辖?”
“臣自然知道,”陈植不慌不忙道:“五军都督府分领在京除亲军指挥使司外的各卫所和在外各都司卫所,北平都司亦不例外。”
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于是燕王道:“你要来调燕山卫军籍,须当出示五军都督府文书。兵部文书,无用。”
“臣要说,兵部文书就能调。”陈植并不惧怕燕王的直视,铿锵道:“殿下应当知道,遇有战事,兵部奉皇上旨意调军,任命军官,发给印信。”
燕王就道:“遇有什么战事?”
“胡虏今秋且未南下,”陈植道:“须当预防今冬。”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