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不过冯清倒没有怨言。
这些年来她脾气改了不少,没有了以前的轻率和冲动,性子稳重了不少,变得温柔贤惠,知书达理起来。
每逢大典,她率领后宫中的夫人、嫔妃、世妇、御女如锦簇花团般出现在典礼现场,尽心尽力履行一个皇后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不久之前,拓跋宏带兵出征,亲自指挥了对南齐的战争,冯清留守平城,为远行的拓跋宏在佛前祈祷。
拓跋澄留在平城,忠心职守。
因为太忙,拓跋澄没时间陪冯令华。
于是冯令华三头两天到宗庙来,在跟冯润的闲聊中,不时带来了拓跋宏的消息。冯令华道,由于南齐政局不稳,北魏的军队一度不仅饮马淮河,前锋部队甚至在淮南登陆。但是由于春水方涨之际,南齐军队大批赶来,战船密布封锁了河面。
最终拓跋宏的南征无功而返。
没过多久,拓跋宏决定迁都洛阳。
就都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风雪,风沙常起。且人口日益增多,粮食供给成问题,用牲畜从关内运粮到平城,不仅沿途消耗多,成本也极其高昂。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此时北魏立国已近百年,统一黄河汉域已有五十多年。之后一直于南方国家对峙,双方的交界大抵在中原地区的淮河一线。
而京城平城远在北方,既不能有效的抵御南方国家的军事进攻,又不能在有利形势下大规模进攻南方,实现南北统一。
洛阳位于黄河南岸,处于北魏王朝的相对中心地带,可以“通运四方”。如果迁都洛阳,既可以解决民生问题,又能够利用这个战略要地有效抵御南方军事进攻,并抓住有利时机,水陆并进统一南方。
拓跋宏高瞻远瞩。
既要实现文化方面的长治久安,又要做西晋以来统一帝国之主,最可行的方案,就是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选到洛阳。
但迁都洛阳,谈何容易?
首先冲出来反对的,是那些循守旧的官僚贵族。他们既不愿改变自身的文化落后状况,又不想立足中原实现统一。
为了对付这些官僚贵族,拓跋宏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之后如今百官,借口齐明帝弑少帝自立,拓跋宏下诏,出兵四十万亲征南齐。
众文武大臣纷纷反对。
拓跋澄也不同意,反对最激烈。理由是北魏多年来戎马倥偬,元气损耗,应该喘一口气。
拓跋宏疾言厉色,斥责拓跋澄:“国家是朕的国家,任城王这样讲,难道想要破坏朕的大局?”
拓跋澄不惧怕,反驳:“国家的确是陛下所有,但臣是国家之臣,明知用兵危险,怎能不讲!”
退朝后,拓跋宏回到宫里,单独召见拓跋澄。
跟他道:“朕认为平城是个用武的地方,不适宜改革政治。现在朕要移风易俗,非得迁都不可。出兵伐齐不外是借口,实际上朕是想借这个机会,带领文武官员迁都中原。”
拓跋澄恍然大悟,马上同意拓跋宏的主张。
拓跋澄,拓跋勰,李冲积极向拓跋宏献策。经过一番密谋,由拓跋宏亲自率领兵南下,除留部分兵马、官员、各部落老弱女幼留守在家外,所有官僚、军人、部民统统随军。
九月,正是秋雨连绵季节。
一路上阴雨不停,道路泥泞难行,行军困难。一个月后好不容易才渡过黄河,到了洛阳。
各军将士及随行官员疲惫不堪,叫苦不迭,纷纷要求在洛阳避雨。
于是拓跋宏下令暂驻洛阳。
洛阳位于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以洛阳为都,自永嘉之乱以后,久遭战火焚劫,巍峨宫阙早巳化为瓦砾。
拓跋宏将行辕设在都城遗址东北的金庸城。
之后连续三日,拓跋宏带文武大臣巡视西晋故宫遗址,观洛阳桥,瞻西晋太学旧址,睹汉魏石经。
三日过后,阴雨还在持续。
拓跋宏下令六军出发。
各军将士及随行官员无奈,齐齐跪在拓跋宏跟前。拓跋宏早已跟尚书令李冲串通好,这时候挺身而出,故意先奏:“阴雨连绵,各军长途跋涉,早已疲备不堪,臣冒死进谏,请陛下不要南征了。”
拓跋宏疾言厉色:“我们就要踏齐,统一海内。这次南征劳师兴众,如果无功而返,岂不遗笑天下?”
众人不敢吭声。
拓跋宏又再道:“想我们先人,世代居住在荒凉的大漠,朕带你们南征,是为了让子孙后代享受中原之富。如果你们不愿南下,咱们就定都这里,诸位认为如何?”
文武官员面面相觑。
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