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自己为何要写书?自己需要怎么写书?自己需要写什么样的书?自己写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郑亚也真正地拷问个自己的内心。
拷问不是考问,郑亚之所以用上了拷问二字,却是自己真正地感觉到了自己写书的初衷,自己写书的出发点,自己写书的最终目的等等都出了问题。
面对问题,面对错误。
上自天行健,而拷问之己也,只有认真拷问自己,才能得到心中想得到的答案。
一问为何写书?郑亚有点汗颜,虽然坦诚交待了几个重要的目的,但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目的之一,为了改善小云娘儿俩的生活这个,却是羞于启齿。
拷问自身,郑亚发现,自己写书的目的,两个:一是为钱,包括改善身边人的生活,究其原因,都是为钱,二是为了真正地写历史。
二问需要怎么写书,写什么样的书?庸俗的?还是经典的?低级下流的?还是反应社会现实的?
认真拷问自身,郑亚发现,自己的初衷,是要写一本对得起观众,对得起书友的好书,自己并不想把书写成那种没有任何内涵的书。
三问,也是最重要的一问,自己写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跟为何写书的初衷有点类似,可是认真去想,却是又有不同。
拷问内心,最后这个问题才是重点。
郑亚真的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而且,对这个问题的感触相当地深刻,身为国科大的高才生,郑亚接触到了许多的人和事,眼界也比普通大学生高得多。
而郑亚之所以会在这个问题上认真拷问自身,起因则是看自己的书的读者很多,自己的书也有着不弱的影响力,那么,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郑亚的记忆之中,孟子和周霄就古代读书人是不是应该当官,应该怎么立世有过一番讨论。
周霄问曰:“古之君子仕乎?”
孟子曰:“仕。传曰:‘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出疆必载质。’公明仪曰:‘古之人三月无君则吊。’”
孟子的这番话,翻译过来就是:“读书人,当然要做官。有记载说:‘孔子三个月没有被君主任用,就着急起来;离开一个国家,必定带着谒见另一个国家君主的见面礼。’公明仪说:‘古代的人三个月没有被君主任用,别人就要去安慰他。’”
这个道理,乃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其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读书人会有一种责任感,在饱读经典,了解过去几千年社会发展的历程之后,能够总结经验,引领大家走上正途。这就是儒家的入世情怀。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准备有了才华学问之后,可以造福社会,负起社会责任。
没错,担负起社会责任。这就是每一个读书人应该想到的事,其实也更应该是每一个写书人,应该想到并且做到的事。
自己的书,读者越多,那么受到自己影响的人也就越多。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作者如若没有社会责任感,那么就很有可能用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理念,影响很多人。
影响力越大的作品,实际也就更加需要社会责任感。这是郑亚拷问内心之后得到的答案。
在自己的单章之中,郑亚一层层地,把自己为何要写《铁鹞子》,怎么写好《铁鹞子》等等,都作了一些详细的解释。
把自己内心最为真实的想法,一点点地坦诚相见。
很快,郑亚就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千字的单章,带着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把单章给发了出去。
也就在郑亚发出单章的同时,以赵印见为首的几位老同志,老监督员也开始真正地履行职责,开始随机抽查阅文书库。
一连抽了两三本,赵印见等老同志的脸色已经变得相当阴沉,怎么说呢,阅文的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