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梁晓秀在阅读芝柏表的资料时,注意到两个信息:其一,芝柏每年只生产18000枚手表。芝柏认为,如果产量超过这个数字,手表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其二,芝柏看重百年制表品质,设计、研发和制作的首要任务,而盈利则居于次要地位。因此,芝柏保持独立,回绝了几个天文数字的收购建议。
梁晓秀便想:芝柏每年生产18000只手表,比世界第一名表百达翡丽还少2000枚。为什么说超过这个数目就不能保证手表的质量呢?是因为员工人数少吗?还是有其他原因?她怀疑厂家故意那么说,很有可能是因为销量不大,所以才说要保证质量。
她当初在里尔大学卖卷饼时,就采取了限量供应的营销策略。她和人家说每天中午只能做200份卷饼,超过200份质量就无法保证。其实她完全可以做500份卷饼。她丈夫宋福禄在饭店炒菜时也有同样的情况:他一天可以炒出300盘菜,但如果顾客多,他也可以炒出500盘菜。至于炒菜的质量,没有任何影响:第一盘菜和第五百盘菜的质量一样。
她在第二条信息面前思考了好长时间。材料上说,芝柏回绝了几个天文数字的收购建议。这条信息表明著名表厂是可以收购的,她由此产生了一个念头:当她有足够经济实力时,可以考虑收购一家瑞士著名的表厂。材料上没有说天价的具体数字。芝柏表的价格较高,平均每枚手表3万欧元,18000枚越价值5亿多欧元。如果表厂经营得好,或许一年能有一亿欧元的收入。以此计算,她估计所谓收购价不会超过5亿欧元。她虽然没有5亿欧元,但她并不认为那时一个天文数字。在她看来,5亿欧元她用不了几年就能赚到。
她接着继续看资料,研究芝柏。
芝柏表厂于1791年在瑞士拉绍德封创立。自创办以来,芝柏表的创意源源不断,制表大师的精湛工艺世代相传,使其优良的制表传统得以发扬光大,达到了今日制表界推崇的地位。
手表制作,是心思的结晶,也是对美学和技巧完美配合的追求;满足不同年代的品味和潮流的同时还必须保持传统风格,手表才能令人赏心悦目。在这一点上,芝柏做到了完美无缺。
芝柏的名气虽然很大,但佩带的人却不多。梁晓秀注意到在欧洲佩带芝柏腕表的人大多是刻意追求这个品牌的人士,他们富有,眼光独到,能够欣赏芝柏魅力和韵味。
芝柏的两位创始者,让-弗朗索瓦?伯特和康士坦特?芝勒德,被公认为瑞士一流的制表大师者。18世纪末,伯特推出超薄表,其绝妙的技艺令人赞叹;芝勒德则偏重技术提升,他不断设计更精细的计时,埋头钻研更复杂的机芯,推出著名的“三金桥陀飞轮”表,从而把芝柏推上了世界名表的地位。
伯特于1772年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普通阶层的家庭,12岁便开始学徒生涯,接受过多个工种和行业的训练,包括表壳组装工、格状饰纹刻画师、制表师、珠宝师和金匠。
1791年,伯特制作了第一批怀表,并创办了一家拥有当时制表业所有工种的制表工厂。1837年11月30日,伯特逝世,享年65岁。继任者为雅克?伯特和让-塞缪尔?罗塞尔。
伯特的经历让梁晓秀感到好奇、敬佩:人家12岁就开始学徒,19岁就做出了第一枚怀表,那才叫真正的手艺人。她原来想让两个儿子在15岁时开始上灶炒菜,现在看来15岁已经晚了,应该让他们12岁就开始学习炒菜。
1825年,芝勒德出生在拉绍德封。1852年,他创建了芝勒德公司。两年后他与出身于一个著名制表商世家的玛丽?佩雷戈结为伉俪。1856年,夫妇二人在拉绍德封携手创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芝勒德-佩雷戈制表厂。1867年,他们制作的一款陀飞轮表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奖。1889年,后来成为芝柏表公司标志的著名三金桥陀飞轮在当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些奖项提升了芝柏表的知名度。
20世纪40年代,芝柏的代表作是潜水腕表。1945年,芝柏推出了一款灵感源自装饰派艺术的方形表款。
1966年芝柏推出全球首枚高频率机芯,其平衡摆轮的振动频率达到36,000振次/小时。同年,瑞士纳沙泰尔州议会决定授予芝柏表“天文台百年大奖”。
1971年,芝柏推出世界上首款机芯振动频率达32,768赫兹的石英腕表,此振动频率后成为全球所有制表商普遍采用的标准。
20世纪70年代,芝柏表开始着手制作20只著名三金桥陀飞轮怀表的经典复刻表款。芝柏表成功研制出适合腕表尺寸的微缩版三金桥陀飞轮。此后,芝柏推出了一系列运动表款和复杂表款,这些表款刻有“跃马”标志。芝柏表在首次的参加的瑞士日内瓦高级钟表展上展出了可自动上弦的三金桥陀飞轮腕表,其中的专利技术是将微型铂金摆陀机构巧秒地布置在发条盒下方。
芝柏是瑞士少数几家能设计、生产机芯的厂家之一。手工制表商的概念是指一家制表公司拥有整体制表流程,包括构思规划、表款设计、创新研发以及腕表的外部部件和核心元件机芯的制作。
芝柏制作的机芯品种涵盖了从各类腕表的自动上弦机械机芯到石英机芯,成为高级钟表行业内机芯谱最为丰富的品牌之一。
一个全新表款的创作有时需要长达数年之久。负责设计机芯的工程师要历经数月对设计不断改进完善,使表款的设计概念初具雏形。之后,制表大师将100多个部件反复拆解组装,直到整个机芯构件达到完美平衡。接着,斜边倒磨师对这些金属部件连续进行多次打磨抛光,确保其表面达到完美无瑕。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