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乾清宫外的吵闹声,已经惊动了崇祯皇帝,崇祯拿着的笔只好放下,冷冷的看着殿外。
陪同在侧的王承恩暗叫不妙,殿外分明就是太子爷的吵闹声。这个太子,愈发的无法无天了。
乾清宫重地,没经宣召就擅闯。朱慈烺,到底想要干什么。
要知道这是大明,明朝的宫规极其森严。不同于盛唐的开放,大宋的宽仁。明朝宫中规矩礼仪极其森严,稍有犯错就会受到惩治。
即便是皇帝,也得遵循帝王之仪。这关乎着,皇家的尊严,无上的尊严。
这样活着很累,可是为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似乎有些人会乐在其中。毕竟,这就是皇帝。
明朝开国一大特点,就是规矩奇多,从皇室开始,吃饭穿衣住房,样样都有规定,一不留神就犯法,而宫廷教育的规矩,更是格外严苛。朱元璋出身穷人,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显然他很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明朝宫廷教育的规矩,基本都是他设立的。
开国皇帝朱元璋,确实是有几把刷子的。不止是对于打仗,治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法门。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很显然即便是识字,也必然读书不多。于是,成为了皇帝的朱元璋便以身作则,虚心学习。
按《明史》的说法叫“令儒者陈说古人书义”,即身边的文臣谋士给他讲课,主要讲历史——历代帝王打天下及治国的历史,目的也很简单,现学现用,什么招数有用学什么。
朱元璋最感兴趣的人物是刘邦,学的最多的是刘邦,从待人接物到战策谋略,好多都是有样学样。等着大明朝建国,当年给他讲课的儒生,大多都成了明朝开国重臣,比如明朝首任丞相李善长,以及明朝首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大名鼎鼎的军师刘伯温。而这种战争年代的学习方法,也以制度化的方式保留下来,变成两种贯穿明朝兴衰始终的常用教育制度——经筵和日讲。
“经筵”几乎天天开,每天都召集文臣儒士前来,探讨历代治国的兴亡得失。后来工作忙了,可“经筵”还是放不下,隔三差五就要开一次,不但听别人讲,更自己发表意见,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大学》《尚书》《周易》《唐律》,不但探讨学术内容,更古为今用,商讨治国政策,明朝开国后许多律法的制订,乃至教育,军事,外交等制度的确立,都是这么探讨出来的。
不过,朱元璋的脾气也是大的。他并没有盲目的去崇拜儒家文化,而是对其中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就比如说,这个子曰。但凡是子曰的话,都是圣人之言。对于封建时代的人们来说,那就是金科玉律。
孔子自不必说,被封为孔圣人。而孟子呢,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这曰多了其实并不是好事,正所谓言多必失。虽然,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的一些论述都得到了世人尊崇。
偏偏,孟子就有这么一句,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