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之后还有这等待遇,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地方呢?”洛克淡然一笑,扬了扬手中的书:“倒是你,这本书编的真不错,要是我们早一点有一本这样的书,我们也不至于在开发南洋的时候是那么慢多人了。”
李贞定目望去,发现他看的正是《丛林生存指南》,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刚开始的时候这本书只是一本野外生存指南类型的书籍,用处是指点初到南洋垦荒的大唐移民们在丛林中如何生存,同时也讲述了一些南洋毒物的性状以及解毒方法等等。
因为是科普型的读物,所以此书在大唐发行量非常大,而且是免费赠送,不但开垦南洋的人几乎人手一本,就连民间甚至朝野都有人拿来阅读,一方面是增加知识含量扩展见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将来做准备,谁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呢?万一自己哪一天去了南洋或者别的丛林的话,有了这些知识,也能在丛林中活的更舒服一点。
但是随着大唐对南洋开发的成熟,大量拥有在南洋生存经验的唐人出现,这本书的作用其实已经大大降低,甚至朝廷都已经准备停止刊印了。但李贞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在《丛林生存指南》进行扩展,在讲述如何生存的基础上,也将岭南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等都给记录下来,成为一本专门讲述南洋地理类的百科全书,这才是这本书最好的归宿。
而就这李贞还没有满足,因为大唐的地盘越来越大,于是除了南洋之外,天竺、婆罗洲、吕宋、甚至突厥、高句丽等等已经成为大唐新领地的地方也都给记录下来……
于是,就这样,随着李贞的野心越来越大,这本书也越来越全面,虽然名字上还是《丛林生存指南》,但如今的《丛林生存指南》与以前相比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上面记载的内容已经不再只是局限于南洋那一片,而是几乎涵盖了整个班东亚、东南亚、南亚、北亚以及一部分中亚,专门讲述这些地方地理地貌的百科全书,或许这本书应该叫做《亚洲地舆图》或者《大唐地理百科全书》才更加合适。
不过目前来看,李贞并没有要改名的意思,因为他的野心注定了这本书目前还远远不到成书的时候,这本书将会伴随着李贞的野心征服到天涯海角,到那时候才他真正改名的时候。同时这本书也将会成为李贞征服历史的见证,将李贞的威名永远的传承下去。
“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只要有了这本书,哪怕是没有打过仗,但只要有一点军事常识,照着书上的描写,也可以打出一场顺风仗出来。”李贞对于洛克的夸奖并没有谦虚,而是毫不吝啬的全部接了下来,因为就连他自己都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且他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因为这本书将地理描绘的实在是太清楚了,尤其是比价重要的地方,比如说玉门关吧,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要地,几乎每一次的异族入侵都要在这里展开激战。而李贞手下专门负责记录玉门关这里的那个幕僚为了更详细的描写玉门关的一切,甚至仔细到几乎连每一块石头都要记录下来了。因此虽然书上面并没有记录什么战略战术,更没有专门记载攻克关口的方法,但是都已经这么清楚了,甚至都比行军沙盘都要更详细,只要领军将领稍微有一点点的军事常识,拿着这本书按部就班的都可以找到关隘的漏洞,进而打赢战争?
当然了,因为这本书中新增添的知识几乎囊括了大唐所有领土上的大部分没地形,因此军事战略价值极为重大,哪怕李贞很想让这本书散布天下,但是他也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不但朝野不同意,他自己也不会这么做的——一旦扔别有用心者得到此书,那么绝对会给大唐带来不小的麻烦的。因此在李世民的建议下,李贞将这本书进行了阉割,真正的原本只藏在大唐皇家图书馆中,进行着最严密的看守,而有资格翻阅这本书的必须得是拿着皇帝的手令不可,否则谁也无法看到。
至于民间流传的则是经过阉割的版本,当然,阉割不代表书上的内容就是错的,而是将那些带着军事机密的知识点都给一笔带过或者干脆就不写。但即便是阉割版本的,在流通到民间之后,也引起了极大的追捧,一些书生看了之后状若癫狂,甚至将其奉为圣书经典,几乎可以和四书媲美,即便是那些看李贞不顺眼的儒门学子,在看了书上的内容之后也是沉默不语,哪怕他们很讨厌李贞,但君子之道也制约着他们无法说出昧良心的话来,这本书是真的很经典,足以位列传世典籍之列。
虽然从始至终李贞都只是提了一个意见,并且投资了一点资金而已,这本书真正的作者其实是李贞手下的幕僚团,但华夏的规矩历来都是如此,无论真正编书的人是谁,但作为上位者,永远都是署名的那一个。李泰的《括地志》不同样是这样吗?虽然署名的是李泰,但他真正参与的工作又有多少?满大唐乱跑测绘地理搜集素材的又是谁?还不是他魏王府的那些文人们努力的结果?
更有意思的是那些说书先生,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法子,居然将书上的内容风土人情以及历史文化改编成了说书段子,引得万人追捧,一时间茶楼生意再次火爆,甚至超越了数年前报纸出现时候的盛况,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且和报纸不同,这本《丛林生存指南》是一部真正的地理学巨著,分成不同的地区记录,每一部都有数十万字,全书加起来至少在三百万字以上,再加上段子可以重复说,光是这本书就足够那些我说书先生们说一辈子了。
毕竟这可是数百万字啊,要知道这可不是后世,拥有打印机,在这个时代最快的印刷方法也不过是活字印刷术而已——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要不是李贞的巨大投入,绝对不可能会在短短五年时间内就可以成书的,而在这期间李贞的投资是数以百万计的,所以说将作者的名头安在他的头上,倒也不算撒谎,毕竟没有李贞,这本书是绝对不可能出世的。